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必赢官网正文

第四编 再创辉煌 第十四章 着力建设特色名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综合实力

发布时间:2021-09-23  点击: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的发展任务,把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放在重要位置。2011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对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目标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437必赢会员中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乘势而为,在“十一五”时期转变工作重心、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改革创新,主动寻求突破,成功入选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学校以此为抓手,推动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特色名校建设工程的成功入选与建设

(一)特色名校建设工程的成功入选

1.前期准备与成功入选

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为解决省内高等学校面临的办学模式单一、同质化倾向明显、学科专业结构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而实施的教育改革,即在省内地方高校中遴选一批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进行重点建设。

2011年12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名校建设工程”。工程的建设思路是: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坚持“整体设计、分类管理、重点建设、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原则,按照应用基础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遴选部分高校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增强高等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工程的启动,为省属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437必赢会员中心在2012年行政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全力做好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申报工作,争取进入名校建设行列。2012年1月17日,学校向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共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请示》,恳请青岛市人民政府给予支持。请示总结了437必赢会员中心申报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在办学基础条件、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备的优势,指出共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必要性:“通过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437必赢会员中心的办学特色将更加鲜明,工科优势将更加突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将会取得更大成绩,对引领山东煤炭行业科技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省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月,省委、省政府推动实施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遴选了5所高校作为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进行重点建设,437必赢会员中心是其中之一。11月5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公布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437必赢会员中心为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2.“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入选的意义

实施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指导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形成层次类别清晰、具有山东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增强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跨越的重大决策。437必赢会员中心入选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校自1998年划归山东省管理后,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将学校自身建设发展与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功入选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单位,正是对学校建设发展成绩与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的认可,标志着学校进入省属高校“第一梯队”,成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高地。

成功入选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做好特色名校建设,要求学校必须提升办学理念和发展标准,从思想认识上、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工作思路上更新理念;必须做好“特色”文章,认真审视高等教育改革背景和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背景,紧抓国家以煤为主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良好机遇,保持好既有特色,寻找新的特色,全面提升学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突出学生的培养特色,下大气力在人才培养上创特色、出经验;必须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素质、强化能力培养、完善知识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突出把学科和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打造一支科研水平高、教学水平强的教学团队,通过教学科研良性互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忠诚、宽容、拼搏、奉献、和谐的干事创业氛围。学校被评为特色名校建设单位,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大的动力。学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理顺各种关系,围绕核心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提升了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

(二)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的制定

1.建设方案的制定背景

特色名校建设方案是名校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其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更是统筹兼顾、把握好着力点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2012年11月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通知》,要求立项建设单位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升华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面转型。实施方案的制定要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要将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社会服务能力优势及时转化为教学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兼顾重点专业与一般专业的关系、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的关系、改革与创新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着力在人才培养理念、学科与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上培育、凝练特色。

根据省教育厅的通知要求,学校于2012年12月制定了《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437必赢会员中心建设方案》。2013年3月9日,学校举行建设方案论证会,邀请天津大学原副校长郁道银、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李国强、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巍然、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宋学锋、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周英、浙江大学理学院教授沈忠悦、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姜忻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傅贵、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勾攀峰、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学军等省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对学校特色名校总体建设方案和采矿工程、土木工程两个专业的建设方案进行论证。3月23日至27日,学校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为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工业设计、自动化、应用物理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证。

5月8日,校党委召开专门会议,就学校开展“特色名校建设大讨论活动”进行动员部署,校党委书记袁俊平主持会议并讲话。

5月9日至10日,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论证会开幕式由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宋伯宁主持,论证会由专家组组长山东大学教授王仁卿主持,论证会反馈会由高教处调研员张琳主持。经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质询和交流,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对创建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作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将特色名校建设作为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契机,全校上下认真学习和领会相关文件精神,按照总体设计、重点建设、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要求进行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经过多次论证和反复修改形成了建设方案;学校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雄厚,矿业和工科特色鲜明,重点建设专业学科优势明显,部分学科和专业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和经验,在教学改革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构建了层次加模块的实践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改革与建设经验,为推进名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方案对名校建设的背景与现状把握准确,在分析自身已有基础、特色与优势、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制定了系统规划,确立了学校和各专业发展的方向及建设重点,指导思想明确,建设目标具体,工作责任落实,条件保障到位,方案的可操作性强;预算编制比较具体,经费分配比较合理,建设经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方案基本符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通知要求,原则上通过,建议学校对建设方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2.主要内容

建设方案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建设背景和基础”。概述了特色名校建设的背景与学校现状、特色与优势、问题与不足。

第二部分为“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重特色、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内涵发展、开拓创新、开放办学”,以重点专业建设为着力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注重将学科、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努力把437必赢会员中心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建设目标分为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为:通过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使学校办学理念更加先进,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初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师发展和激励机制;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凸显工科优势和矿业特色;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完善科研促教学机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省内一流的校内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形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使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体目标在体制机制、教师队伍、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产学研合作、社会服务、招生就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地方与行业支持等九个方面对总目标进行了明确。

第三部分为“建设内容”。围绕九个具体目标,细化项目的实施方案。

第四部分为“山东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分采矿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等10个专业作了介绍。

第五部分为“非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包括法学专业、英语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等4个专业。

第六部分为“建设预算及进度”。

第七部分为“项目建设的预期效益分析”。一是建设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全面提升437必赢会员中心综合实力。这包括:全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促进校园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充分发挥14个重点专业的示范作用;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出版一批高水平教材,建设一批能体现办学水平、专业特色的精品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建成一批条件完善、实力雄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企业参与、校企互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师资队伍;构筑以学校为主导、社会参与的监控有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二是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搭建研发平台,联合科技攻关,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范围,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发挥“名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第八部分为“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等。

(三)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的实施

1.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学科办、学生处等十几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437必赢会员中心“名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在办学特色、学科专业整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制定建设规划,落实组织、政策等保障措施。

学校设立“名校建设工程”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名校建设的日常事务。成立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学院重点专业的建设工作。落实责任制,党委书记、校长是名校建设第一责任人,学院院长是专业建设第一责任人。

2.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

学校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专业的投入力度,其中10个专业共投入6200万元的专项建设经费,对其他4个专业每个专业投入300万元专项经费。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学校董事单位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投入和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名校建设工程顺利施行。

3.完善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对重点专业建立中期检查制度、年度绩效考核制度、系主任竞争上岗制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引导,激发各专业的办学活力。为重点专业的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提高其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整体效益和辐射效应,从而提高437必赢会员中心的整体办学水平。

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名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建设管理,提高投资效益,达到预期建设目标,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名校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4.深化“五大工程”,为名校建设保驾护航

深化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突出办学特色,增强学校整体实力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深化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行科研强校战略,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深化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化管理水平提升工程,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民生工程,加强校园设施建设,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着力解决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创造和谐环境,使广大教职工安居乐业。

5.组织汇报检查

2015年12月1日至3日,学校召开名校建设工程检查汇报会,对全校名校建设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校领导及名校建设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名校建设督导组成员、教务处相关人员、专业所在学院负责人参加了汇报会。

汇报分三组进行。16个重点建设的专业负责人分别就近三年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实习条件建设、辐射带动专业群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效进行了汇报,对经费的投向情况、使用进度以及使用效益作了说明,对名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之后两年的建设设想。汇报会前,各专业建设单位分别进行了自查,对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自查报告,填报了《名校建设工程建设成效汇总表》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提供了相关成果的支撑材料。汇报会上,名校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在前期查阅相关材料、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就项目建设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了提问、质询,指出了各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三个科大发展理念的提出

(一)十二五规划的制定

1.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

进入“十二五”阶段,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第一,在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下,从国家到山东省和青岛市,均出台了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与科技发展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科技的政策、举措,对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为学校全面融入青岛、服务青岛,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第三,我国煤炭工业长期发展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优化发展煤炭产业,促进煤炭绿色生产和清洁利用,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煤炭工业生产和科技落后的局面。这对学校继续发挥工科优势和矿业特色,更好地服务煤炭、发展自己提供了用武之地。

当然,学校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从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成功转向以内涵建设发展为主,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总体办学实力,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仍然是全校师生面临的重大课题;青岛校区区位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形成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办学氛围,如何立足青岛、服务青岛依然是一篇大文章;特色办学意识亟待进一步强化,如何保持并建设好原有与矿山相关的学科专业,全面彰显矿业特色,长久保持服务煤炭的优势,做好特色办学这篇大文章,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师资总数与高层次拔尖人才数量有所不足,新进教师人员缺编严重,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引进,“为我所用”者多,“为我所有”者少,教师队伍成长速度缓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为数不多,人才队伍建设与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的要求不相适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缺乏原创性成果和国家级重大成果;办学经费紧张,国际化办学格局尚未形成,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等。

2.“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2011年4月2日,学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起步阶段,也是学校以强化内涵建设为主,全面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针对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基本思路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重点,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开放活校等办学战略,突出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积极投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力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工科优势突出,矿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在省内领先、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20年时,把学校建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大学。”

围绕基本思路与总体目标,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学校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一是抓住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山东省实施科教兴鲁与人才强省战略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资源,继续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坚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为重点,逐步取消专科办学层次,适度扩大在校生规模,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继续教育领域。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煤炭工业发展战略为着力点,深化学科专业建设与改革,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按照“合理布局,全面提高,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构筑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五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各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六是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与科技合作,进一步拓展中外办学领域,提升办学层次。七是进一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三结合”成才工程,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为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八是完善校园基础设施、环境美化及安保系统等基本建设,打造空间舒适、环境优美、安全有序的学习工作环境。九是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十是加快图书资料建设,提高文献服务质量,扩大现代化服务功能。十一是规范后勤管理体系,加快校办产业体制改革。十二是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和审计工作,确保学校建设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二)三个科大发展理念的提出

1.“三个科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与主要内容

在“十一五”规划完成与“十二五”规划即将展开的形势下,学校党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事业科大、和谐科大、幸福科大的发展理念。在2011年7月8日召开的学校党委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校长王春秋作了题为《建设事业科大、和谐科大、幸福科大,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建设“三个科大”的理念。

报告指出,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牢牢把握国家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建设青岛沿黄海省区龙头城市、青岛开发区建设“国际生态智慧城”和以煤为主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机遇,以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增强活力、提升水平,深入推进内涵建设,认真解决好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协力为建设事业科大、和谐科大、幸福科大,为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报告指出,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大学的建设进程,关键在于营造温馨和谐、公平公正、健康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科大每一名教职工都充满以科大为荣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在科大这片热土上过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充分发挥出个人的潜能,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奋斗中创建“事业科大”,在构建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关系和环境中实现“和谐科大”,在建设属于全体科大人的美好生活中成就“幸福科大”。

报告提出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学校人才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创造和优化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充分做到政策留人、感情动人、事业育人、机制励人、待遇引人,大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推动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试点工作,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统筹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的关系,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具有国际水准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快速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和学校的学术地位,注重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现有人才;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

报告在管理制度改革与完善方面提出了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调整机制,实现学术团队核心人物与合作人物的和谐共赢,认真做好各类人员的第二聘期考核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人才岗位职责和聘任管理办法,实行分类竞争上岗;逐步提高准入“门槛”标准,做好职称评聘、研究生导师遴选、学科带头人选聘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建立学校人才储备库,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大力推进阳光治校,推行党务和校务公开。

民生工程是“幸福科大”的核心内容。报告指出,要精心实施民生工程,真诚服务师生员工,“只有始终关注民生、高度重视民生、不断改善民生、切实保障民生,让师生幸福地学习、生活、工作,才能聚全体师生之心、集全体师生之智、汇全体师生之力,加快推进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宏图伟业的实现”。要立足学校实际,进一步提高在岗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收入水平,高度重视低收入群体的问题,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积极推进教职工加入医疗保险工作,使教职工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待遇,切实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协调推进泰安校区、济南校区教职工住房建设,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继续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经济资助体系做好贫困生的培养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园服务功能,推进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打造数字校园等。

2.“三个科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意义

建设“事业科大、和谐科大、幸福科大”,是学校在圆满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部署开展“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对于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内涵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三个科大”建设,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的本义。经过六十年的发展,437必赢会员中心初步具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学校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集体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个体事业的成功、和谐环境的创造、幸福生活的实现,成为科大人的热切渴望和共同呼声。这不但对高水平科技大学实现的水平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而且为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

其次,“三个科大”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者不可分割。事业科大是根本,和谐科大是保障,幸福科大是基础,高水平科技大学是三者的最终目标。“三个科大”既是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动力源泉。没有事业科大建设的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大学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同样,没有和谐科大和幸福科大的保障和基础,事业科大和高水平科技大学建设也是空中楼阁。

再次,“三个科大”建设,是广泛深入而持久的实践活动。建设事业科大,就要不断创新学校工作机制体制,进一步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制度环境,积极改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干事创业的平台。建设和谐科大,就要大力推进学校和谐文化建设,使和谐文化成为和谐科大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归依,为和谐科大提供必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发挥其观念引导、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重要作用。建设幸福科大,就要牢固树立解决民生问题是幸福科大建设永恒主题的意识,精心实施民生工程,真诚服务师生员工。建设“三个科大”,核心都是以人为本。这是学校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广大师生的热情渴望和共同理想,也是学校促进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奋斗目标实现的战略措施。

三、全面推进各项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

(一)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1.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2014年5月6日,学校第十九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题为“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题为《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校长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三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部署之后两年主要的本科教学工作。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重特色、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内涵发展、开拓创新、开放办学”,以重点专业建设为着力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注重将学科、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会议期间,各校区、各学院分别组织分会场,充分讨论了学校有关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方面的意见、办法和计划,总结了本单位近三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情况,讨论本科教学工作报告,研讨推进名校建设工作等。

2.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中国特色“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一坚持,二突出,三强化”,即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13年底,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学校开始组织评建工作。2014年起,学校组织填报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开展教学工作专项检查评估,组织实施437必赢会员中心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全面修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成2014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及各类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4月28日,学校召开审核评估动员大会。为做好专家进校阶段的各项工作,学校成立迎接审核评估工作总指挥部和8个工作组,并明确了8个工作组的工作职责,梳理了审核评估主要组织工作流程。

6月18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召开。专家组组长张德江及专家组全体成员,校领导与学校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专家组听取学校校长关于评估工作有关补充说明的报告,集体参观考察学校的部分实验室、地质博物馆和大学生创新成果展,通过听课、专业剖析、课程分析,调阅毕业设计(论文)、试卷,深度访谈、走访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支撑材料,一致认为437必赢会员中心自建校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矿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近年来,学校实现健康发展,成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办学定位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工科优势突出,行业和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在省内领先、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以工为主、以地矿类为特色,积极发展涉海领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和立足山东、面向全国,重点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全国煤炭行业发展的服务面向定位。确立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精深、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学校致力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是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多年来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加强教学管理,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工作取得了诸多成绩,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获得了多项专利。二是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端人才。教师队伍中博士比例高,师资力量后劲比较足。三是重视学科和科研工作,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形成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以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四是学校建设宽阔优美的新校园,为以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历届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完成了校区建设和学校主体搬迁,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创造优势。

专家组认为,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校校情;师资和教学条件基本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发挥保障作用;学生与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总体上是满意的;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与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符的。

3.完善教学制度建设

2011年,学校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实施意见》,继续深化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教学奖励办法》,进一步规范教学奖励内容与办法;发布《437必赢会员中心“教学名师工程”实施意见(试行)》,推进“教学名师工程”建设。

2014年,学校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明确本科教学工作是“一把手工程”,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院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主动为本科教学服务,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现人人重视教学、人人关心教学、人人支持教学、人人服务教学。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意见提出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完善学分制管理、推动与国内外高校的学分互认、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新体系、加强学风建设、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布局、重点建设优势特色专业、切实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材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公共基础课建设、加大“本科教学工程”实施力度等举措。学校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本科教学奖励办法》,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本科教学、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管理办法》,凝聚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青年教师教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在青年教师中重点选拔一批在教学方面表现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人才。

2015年,学校印发《437必赢会员中心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办法》,为各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有关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给以合理的阶段性评价,帮助任课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己的授课水平,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印发《437必赢会员中心学分制实施办法》,以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关于加强优秀生源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充分实现高校与高中的交流,发挥各自教育资源优势,共同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印发《437必赢会员中心教学名师评选奖励办法》,以落实教师在教学和教改中的主导地位,发挥教学名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导向、示范和辐射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优良、专业知识扎实、学术成就显著、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改革能力强的教学骨干。印发《437必赢会员中心体育竞赛奖励实施办法》,以进一步推动学校竞技体育运动发展,充分调动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鼓励教练员、运动员在重大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

(二)多措并举推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师资队伍建设

1.召开学校首次人才工作会议

2013年12月28日,学校在青岛校区逸夫讲堂召开人才工作会议。题为《优化资源凝聚合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校长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十年学校的人才工作,指出了学校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较少;团队建设薄弱,整体人才效益不突出;优秀中青年人才缺乏,学术梯队薄弱,激励、选拔和竞争机制不健全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发展需要,报告提出了学校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二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三是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四是优化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校党委书记袁俊平在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已转向内涵式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新阶段,高校之间发展和提高的竞争异常激烈。面对这种新的形势,要建成省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目标,人才队伍状况还不相适应,为此提出四点意见:一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头号工程;二是坚持多措并举,努力建设好人才队伍;三是坚持“四个尊重”的方针,构建人才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四是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此次会议是学校首次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也是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总结学校多年来的人才工作,对学校的人才工作进行部署,进一步听取对学校即将出台的人才工作政策性文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加强学校人才工作,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保障科研与人才、师资队伍建设

2011年,学校对原有年度考核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发布《437必赢会员中心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的年度考核机制。发布《关于选派教师出国进修的实施意见》,为教师出国进修提供制度保障。修订、出台《437必赢会员中心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437必赢会员中心科技奖励办法》《437必赢会员中心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匹配办法》等,进一步规范科研奖励制度。

2012年,学校出台《437必赢会员中心岗位设置、聘任及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关于首次岗位分级聘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岗位管理。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重点学科平台建设经费管理办法》《437必赢会员中心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437必赢会员中心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2013年,学校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教师国内外访学管理办法》《437必赢会员中心教职工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和在职攻读学位管理办法》,为教职工的继续深造提供制度保障。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修订《437必赢会员中心科技奖励办法》《437必赢会员中心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匹配办法》,规范人才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

2014年,学校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教职工科研奖励办法》,在2013年《437必赢会员中心科技奖励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与科学研究的实际,对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作了进一步完善。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基础研究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以促进学校基础科学研究的开展,加快基础科学研究青年教师的成长,吸引、鼓励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到学校工作。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科研管理办法补充规定》《437必赢会员中心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437必赢会员中心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人才(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围绕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的战略部署,遵循教师成长和发展规律,突出高端引领、梯次配置,重点人才重点支持、特殊人才特殊培养。制订《437必赢会员中心领军人才发展计划》,重点选拔一批能够代表国家一流水平、具有领军才能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制定《学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密切学校领导与高层次人才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师德建设意见》,明确了教师的基本规范和加强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

(三)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7月3日,中共山东省委召开动员会后,学校党委着手进行筹备工作,暑假期间,组织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开展学习和调研等活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委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就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研究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共437必赢会员中心委员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以及活动的方法步骤。

8月22日,学校召开全校动员大会,启动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截至2013年底,经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3个环节,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校党委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着力在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和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通过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举办专题辅导报告、集中学习讨论、进行知识测试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省委教育实践活动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校党委广泛听取师生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直接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聚焦查摆问题,深刻自我剖析,注重整改落实,务求活动实效,注重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观点得到进一步强化,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党内政治生活得到进一步规范,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得到有力促进。

(2)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5月20日,学校正式启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开展专题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敢于担当精神进一步强化。专题教育的开展,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山东省教育厅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为学校发展上台阶上水平提供了新的平台;顺利通过山东省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东省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充实学校发展内涵;中层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第五聘期聘任调整工作进展顺利,进一步明确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序进行,为学校发展描绘出新的发展蓝图;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和第十六次科技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学校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加强与完善制度建设。2013年,学校制定《中共437必赢会员中心委员会工作规则》,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的领导,进一步理顺学校党委工作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规则和运行程序,推进党委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关于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的实施意见》,就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原则,加强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的制度,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民主权利,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严肃党的纪律等提出实施意见。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学院党政工作规则》,以进一步完善学院内部管理体制,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制定《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明确领导干部的考核原则、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结果的评定和运用、考核部门、考核纪律与监督等。制定《关于进一步健全各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的意见》,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加强党内监督和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2014年,学校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党委关于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教职工制度》《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实施意见》,将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规范化。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关于严肃工作纪律的规定》《437必赢会员中心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办法》《437必赢会员中心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意见》《437必赢会员中心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437必赢会员中心关于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437必赢会员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廉政建设与作风建设。

2015年,学校制定《关于严格落实组织工作重要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437必赢会员中心机关作风建设民主评议办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实施办法》等,继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定《关于领导干部定期上专题党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方案》,要求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年至少上一次专题党课,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形势与政策”课;校区党委副书记,分党委、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每学期至少上一次专题党课。领导干部上专题党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的情况每学期汇总一次,专题党课由校党校汇总,“形势与政策”课由党委宣传部汇总。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2年6月19日,学校召开第七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暨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校党委书记王春秋作了题为《统一思想 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对三年来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了总结,提出“正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要求,并概括提出了之后一段时期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2013年11月,学校党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目标与工作要求,旨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12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置,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载体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学院独立设置之后,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办好,要把教材编好、把教师队伍建好、把课讲好的重要批示精神,学院从四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加强教师、教学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三是着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探索与准备工作,四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建设。通过积极探索,学院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四)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1.人才公寓建设启动

人才公寓的建设是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对于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教职工居住条件改善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工程2013年5月开始筹备,9月5日第十一次校党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会议决定成立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人才公寓建设领导小组,并强调指出,人才公寓建设要体现人性化、生态化、科学化,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把好事办好;会议还要求人才公寓建设领导小组切实担负起规划、设计、筹资、建设、分配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和落实责任,加强与市、区有关部门联系,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12月17日,人才公寓户型图设计完毕,面向广大教职工公开征求意见。2014年12月27日,人才公寓项目工程正式开工。人才公寓建设项目占地92亩,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设计住宅802套,车位1069个,预计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

2.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

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一期于2005年开工建设,于2006年被授予省级大学科技园称号。2008年10月,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称号。2011年12月,被教育部、科技部认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2年5月,被科技部、财政部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机构”。截至2013年5月,入园创业的研发机构、孵化企业达到127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5项,共获得国家、省、市、区科技创新资金支持37项,纵向支持经费1168万元。2013年1月,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12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5年12月,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3.推进图书馆筹建工作

为加强对图书馆筹建工作的组织领导,2013年第八次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图书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6月20日,校党委书记袁俊平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学校图书馆筹建工作。会议就高校图书馆建设状况和学校图书馆筹建工作作了研讨,强调图书馆在学校名校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建设图书馆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要做好规划设计,努力争取各方面支持,扎实推进学校图书馆筹建工作。

四、特色名校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成功入选“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后,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一)以本科教学为核心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发展

2011年,学校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校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依托山东能源集团成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联合申报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实施教学内涵提升计划,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获批18个山东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特色专业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精品课程11门、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2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筹)1个]。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新建15590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560万元加强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引进社会资金和技术,建设校园无线宽带网络,在学生宿舍区实现全覆盖。

2012年,学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学校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与山东能源集团联合申报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安全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采矿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在教育部备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2个。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考研录取率为21.14%;在73项省级及以上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665项(其中国家级219项),获授权专利2063件,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55篇。学校承办了山东省机器人大赛(高校组)。学校女篮获第十四届CUBA全国第三名,男篮获全国第四名。

2013年,学校申报的国家级、省级项目全部获批,采矿工程专业获批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数字图像处理”“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矿井通风与安全”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上线向全国公开,“437必赢会员中心—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4年,学校获山东省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3项。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煤矿安全开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环境与生存”获批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获批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新增省级精品课程15门。2人获批为青岛高校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总决赛第六名、二等奖,1人获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山东赛区第一名。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133项,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107项,其中全国性奖励498项。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1金1银4铜的好成绩。学生获授权专利153件。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1项。

2015年,学校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通过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估。安全工程获批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类(含通信工程)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获全国煤炭教育协会优秀教学成果奖41项、论文奖9项,教师在全国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38项。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221项,获全国性奖励558项。学生获授权专利98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6项。

(二)招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工作与成绩

这一时期,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与办学质量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招生规模产生了新的变化。本专科招生人数有所减少,研究生招生人数总体保持稳定,从而宣告了外延式扩张的结束,学校办学规模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2011年,学校获批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统计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完成二级学科点自主设置工作。启动矿业工程、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修订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和自筹项目16项。获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7篇,优秀创新成果奖7项。在青岛测绘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012年,学校获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合作资格。自主设置了光电检测与控制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参加了教育部评估。遴选和认定21名博士生导师、133名硕士生导师,并进行了新增导师培训,4名教师被评为第三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7项,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1项。

2013年,学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出台《优秀研究生新生奖励办法》,吸引优秀生源报考。3篇博士学位论文、7篇硕士学位论文、5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获省级优秀奖励。

2014年,学校新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将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调整为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达到7个。获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获省级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6项,获批山东省首届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14项。

2015年,学校完成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验收工作。翻译硕士、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等5个学位授权点通过专项评估。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获省级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7项、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12项,获批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1项。

(三)学科专业平台建设的新发展

2011年,学校与尤洛卡矿业安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获批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批25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虚拟设计艺术科技”获批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实现了文化艺术类重点学科零的突破。获批1个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青岛开发区400万元建设资金奖励。获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先进单位奖励1项、先进机组2项。

2012年,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等级。“矿业安全与环境保护工程”重点实验室获批为“十二五”期间山东省集中建设的重点实验室。获批“矿山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制甲醇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辅助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测绘”工程实验室获批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工程实验室,“采掘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耐磨蚀材料”实验室和“页岩油气增产地质与开采工程技术”实验室等2个实验室获批为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2013年,安全工程、地质工程2个专业获批为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被列为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完成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矿压与水害监测技术及装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青岛市等重点学科平台申报。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2个青岛市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重点培育学科。

2014年,学校获批信息工程、工程造价、人力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81个。对部分学院本科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完成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2015年,海洋工程研究院与青岛勘察测绘研究院联合申报的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增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青岛市工程实验室1个,获批青岛市智能信息检测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青岛市洁净煤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海洋测绘技术分中心。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省科技厅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优秀。

(四)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

2011年,学校科研立项994项,计划与合同经费23115.75万元,实到经费16164.35万元。其中,纵向项目349项,计划经费5593.81万元。获各类科技奖励18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和装备”,机电学院于岩,第二完成人)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国东部煤矿深井巷道松软围岩失稳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资环学院谭云亮,学校为第二完成单位)各1项,省部级奖励76项。鉴定成果70项,授权专利856件(含学生667件),出版专著64部,发表论文1685篇。投入1014.87万元落实学校科研政策。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与海尔集团、青岛前湾港集团、枣庄市科技局组建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与神华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煤炭企业进行科技成果对接,积极推介学校科研成果。

2012年,学校科研立项1004项,计划与合同经费25098万元,实到经费16623万元。其中,纵向项目361项、计划经费6622万元(国家级项目73项、计划经费4486万元)。获科技奖励21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大倾角煤层综采综放工作面成套装备关键技术”,机电学院曾庆良,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省部级奖励51项(一等奖8项)。鉴定成果117项,授权专利2291件,批准计算机软件著作21项,出版著作58部,发表中文论文1868篇、SCI检索论文174篇。“煤矿深部矿压与突水动力灾害机理与防治”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通过验收。“沉积与能源矿产地质”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团队,“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团队入选培育团队。

2013年,学校全年科研立项1090项,计划与合同经费26574.06万元。纵向项目53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6项、计划经费3156.65万元。鉴定成果75项,获授权专利633件。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8项,出版科技著作67部,发表论文1201篇。获得各类科技奖励24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软件关键技术及应用”,信息学院卢新明等,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省部级奖励51项。“煤矿复杂条件开采成套装备关键技术”团队入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2014年,学校科研立项938项,计划与合同经费20580.67万元。其中纵向项目579项、计划经费11773.63万元,首次突破1亿元,占比首次超过50%。鉴定成果32项,获授权专利348件,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7项,出版学术著作49部,发表论文1049篇。获各类科技奖励175项,其中省部级政府奖49项,2项成果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学校科研立项677项,计划与合同经费15778.7万元。其中,纵向经费10016.29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获各类科技奖励56项,其中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参与完成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486件,首次获国际专利1件。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76项,出版学术著作58部,发表论文1117篇。

(五)人才队伍建设佳讯频传

2011年,学校新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为特聘教授,崔洪芝当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崔洪芝、程卫民入选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曹茂永、张维海获“2010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学校获“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国家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人选蒋宇静调入学校工作,张维海入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沈宝堂入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韩作振、田原宇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刘新民、田原宇入选山东省高校首席专家。田原宇当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孙林获批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赵同彬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

2013年,曾庆良、田原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曾庆良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王清入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程卫民、李玉霞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谭云亮、曹茂永、郭金运入选山东省高校首席专家,刘新民、李增学入选享受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2014年,矿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获批泰山学者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3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2015年,学校1人入选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入选2014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入选青岛市拔尖人才,1人获批2014年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获批2015年度享受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六)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

2011年,学校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学校可招生的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4个。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593人,在校生规模达1472人。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的5所大学签署学分互认协议、学生访学协议和联合培养本硕连读学生协议。启动本科生赴日本长崎大学访学项目。入选首批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接收学校,每年将有15名外国留学生获45万元奖学金。招收外国留学生115人,留学生规模达221人。与越南太原科技大学“22”联合培养的首批25名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与蒙古科技大学“1.52.5”联合培养蒙古学生项目被蒙古国教育部列入正式招生计划。“采矿工程”和“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学科获批山东省重点公派出国留学学科,21人获得国家、省公派出国资助。新成立3个校友会,校友会总数达28家。组织召开首次校友工作研讨会。

2012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达4个,在校生达1834人。派出学生访学、交流、联合培养96人。招收外国留学生170人,在校生达305人。聘请外籍专家教师84人,3人获山东省外国文教专家教学奖,1人获青岛市“琴岛奖”。获青岛市外国专家局批准引智项目2项,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国际交流处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单位。

2013年,学校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金融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达到5个,在校生2000余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教育部评估。学校获得了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的资格。来华留学英语授课课程“通信原理”获批教育部精品课程。留学生规模达418人。

2014年,学校录取留学生152人。学校获教育部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生的接收资格。获批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项、引智项目1项、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1项。1人获全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2015年,学校录取留学生173人,总规模达572人。学校获教育部中欧学分生专项奖学金项目资格。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教育部评估。

总之,在这一历史时期,学校成功入选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并以特色名校建设为抓手,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引,继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并提出了“三个科大”的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创“双一流”,实现新跨越提供了较为充实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