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学者/故事正文

陈绍杰:开采光明的新时代“挑山工”

发布时间:2020-04-13  点击:

每次雾霾来袭,煤矿往往被“千夫所指”。

一说起采矿,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如何将矿山开采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至最小值?陈绍杰研究的就是“一边开采一边修复”的煤矿开采新模式,他要让“乌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美丽的大自然留住。

陈绍杰是437必赢会员中心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院长,近二十年一直与矿山打交道,他把自己称之为“挑山工”。熟悉他的人,都觉得很形象。

陈绍杰说:“我愿意做一名新时代的挑山工,埋头苦干、勇挑重担,用科技的力量带给大家一个‘煤’好生活!”

与煤结缘:钟情流淌的“乌金”

陈绍杰出生在河北定州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家中兄弟姐妹四人,生活很是拮据。然而,深受父亲影响的陈绍杰,自幼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年龄最小的他幸运地读了高中、考上了大学。

1998年,陈绍杰选择了437必赢会员中心采矿工程专业。直到走进大学校园,陈绍杰才明白这个专业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其实,我是农村孩子,倒不怕辛苦,可是身边的人似乎都不太看好这个专业,社会上也有很多人认为煤炭开采破坏了环境。”

将陈绍杰从忧虑的迷雾中引领出来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宋振骐是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位院士,他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方面的研究,使我国的采矿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陈绍杰的印象中,宋院士特别喜欢跟学生交流,演讲也总是激情四射,他讲课时面前有个小桌子,每每讲到激动的时候“挥斥方遒”,小桌子渐渐就被推到了讲台的边缘,因此只要是宋院士讲课,前排的学生负责往回推桌子成为课堂上的“标配”。“我们很容易就被宋院士的情绪感染了,他说煤炭是流淌的‘乌金’,我们开采的是光明,这句话一直扎根在我的心里。”

这让陈绍杰对这个“艰苦”专业变得情有独钟。生活中,他每天都要到校外做3小时的家教,赚取学习生活所需费用;学习上,他勤奋刻苦,始终保持着优异成绩。

当初“误打误撞”的选择,也让他慢慢走近了煤炭,熟悉了煤炭,并钟情于采矿事业。

图为陈绍杰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请教问题

 

情系矿山:采场就是理论研究的“战场”

一直以来,陈绍杰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年下井不少于三十次。

“我们这个专业,必须奋战在一线,采场就是理论研究的战场。”陈绍杰认为,科研源于一线,一线检验成果。就是这种信念,驱动着他和团队成员创造了一个个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山东能源集团岱庄煤矿,为了做好条带煤柱长期性能的监测,陈绍杰曾连续一个月每天中午11点下井安装仪器进行监测,凌晨3点上井,天亮后和矿上技术人员一起讨论方案。为了保证煤柱数据的持续监测,时常进入壁后采空区20多米处连接被矸石砸断的监测电缆。

在矿山一线科研的日子令陈绍杰记忆犹新。有时候,现场监测非常考验体力,陈绍杰和团队成员要背着将近50公斤的设备下井;有时候,监测现场考验的是技术的精细度,井下没有通讯条件,陈绍杰和同事定好时间,带着设备分头跑到约定的工作点,一路记下设备数据;有时候,监测现场考验的是胆量,有一次,他们发现井下某个煤柱附近的数据传输线断了,那个位置就在壁后采空区20多米处,上方几百米厚的顶板随时有可能塌下来,但如果放弃这根线,之前的试验数据就全作废了,陈绍杰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常年奋战在理论研究的“主战场”,陈绍杰在采矿领域的成绩单也渐渐点亮:很多科研成果被应用于国内外若干重大工程项目;获评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参与完成的“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为陈绍杰在井下工作间隙留念

 

呵护矿区:助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每次看到挖煤后,一座座堆着废料的矿坑和满目疮痍的山头,都让陈绍杰内心多了一个“绿色梦”。

“煤炭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陈绍杰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当中煤炭占据大约60%,山东电力能源90%来自煤炭,因此科学的发展目标就是解决社会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最迫切的矛盾问题,用科技解决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步入新时代,陈绍杰心心念念的是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人们对煤炭行业的传统认知,助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采煤塌陷地如何再建设、再利用?这是矿区修复的关键问题。针对我国城市近郊采煤塌陷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陈绍杰团队对一些老采矿区的地下岩层进行考察、监测、修复、巩固,历经十多年艰苦攻关,建立了采煤塌陷地建设利用关键理论与技术体系,找到采矿区保持稳定性的最佳方案,让原本附加值很低的废旧采矿区地块“变废为宝”,一个个高楼大厦林立的新城拔地而起。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在山东、山西、河南等多地推广应用,现已将2000余亩采煤塌陷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建立了多个采煤塌陷地建设利用示范基地,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示范效益。

煤矿采空区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早些年,煤矿采空区的居民意识不到塌陷的安全隐患,经常有牛羊陷入塌陷区。”陈绍杰介绍,在宁阳县华丰煤矿,这里的采空区造成了地面大面积出现裂缝,村民甚至在裂缝的地方建起了厕所。不仅如此,在采空区还有一个交通枢纽——鲁里桥,附近经常发生塌陷事故。2010年,陈绍杰团队来到这里,运用综合防控沉陷塌陷技术,对采空区进行科学的修复填充,十年时间,这里再也没有出现一次塌陷事故。

搭上了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这班“时代顺风车”,陈绍杰团队始终把矿山绿色生态建设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与一些科研院所和煤矿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2018年9月,陈绍杰团队与兖矿集团合作,把特殊开采和矿山压力相结合,致力于打造生态矿山,即从源头防控、过程控制、采后治理和利用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将矿山开采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至最小值,呵护矿区的青山绿水。一边开采一边修复的模式,逐渐应用于华丰煤矿、岱庄煤矿等数十个煤矿,让“乌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把美丽的大自然留住。

近些年,陈绍杰又将在矿山上研究嫁接到“城市地下工程”领域。他和团队把科研方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投身于青岛市政工程、地铁工程中的基础技术难题,协助建立了青岛市地下工程研究中心,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对于陈绍杰来说,最惬意的就是和团队骨干聚在一起谈论矿区的发展变化。在陈绍杰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矿区添一抹绿色,让真正的“煤”好生活距离人们越来越近,比任何荣誉都重要。

图为陈绍杰与团队成员分析实验情况

 

倾心育人:教导学生学以致用

陈绍杰是一个认真、严谨的人,而且也是一个责任感极强的人。正是因为从他身上透出的一股钻劲和韧性,深深影响着他周围的学生,使他成为学生们眼中最佳的良师益友。

多年来,陈绍杰先后为本硕学生讲授《矿井特殊开采》《矿山岩石力学》《矿山检测技术》等课程,即使是担任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院长后,教学工作也没有停止。

陈绍杰所教授的课程与实践密不可分,因此,他常常把自己的科研项目搬进课堂,以实例教学、模型教学、启发教学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这种“实战式”教学也深受学生“追捧”,采矿专业学生杨福见表示,“陈老师把科研中的新知识、新成果与理论知识融汇一起,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活’了起来。”

陈绍杰鼓励学生把知识学以致用。他认为,学习仅仅是认知,要想取得专业成果,就要回到现实中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他总是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科创竞赛,自己也经常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指导学生参赛,他指导的学生曾获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多项奖励。

“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陈绍杰说,要成为一个“好老师”,不仅要在学习科研上带着学生成长,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在陈绍杰看来,师生相处不只是科研学习,生活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人想走的路和发展方向都是不一样的”,一开始,他按统一标准培养打好基础,后期便根据学生的想法,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然而“量身定制”不是件易事,需要老师全面了解学生。

他逼着自己成为“全能”的人,和学生谈得了学术,也聊得了八卦。事关科研,严格细致对待;科研之余,轻松开怀畅聊,亦师亦友的相处之道消弭了师生间的隔阂。亦师亦友的相处之道,也让“量身”变得简单许多。

在人才培养方面,陈绍杰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科研作风、忘我的工作精神使青年学者和学生倍受感染与鼓舞,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执着追求与热爱,十余年的教学生涯里,他培养的学生有6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每个科研人员都应该为国家现代化做贡献,以己所学助力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陈绍杰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希望自己能影响更多学子。(记者:韩洪烁 责编:徐展)

图为陈绍杰使用团队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开展实验研究